一江两岸如何推进全域师资优质均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潘伟红
今年,杭州市钱塘区继续围绕“钱塘优学”三年行动计划,持续优化“1+2+4”组团式干部教师交流机制,同步推动合同制教师、绩效工资、编制等改革,努力为打造一流干部师资队伍,为全省全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供钱塘经验,贡献钱塘样本。
钱塘很特殊,一江两岸、两区合一。如何实现“1+1>2”,关键在于通过有效交流,实现干部师资队伍的融合共进。同在一片钱塘热土上,群众强烈要求通过师资统筹调配,确保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为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去年区委、区政府推出《“钱塘优学”全方位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师资跨片交流是关键的破难之策。
目标已定、任务已明,关键在于怎么干实、干好。我们主要在实现“三个转变”上下功夫。
一是围绕“谁交流”,推动“到龄交流”向“按需交流”转变。打破原有达到一定年限交流的制度,修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区域内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理想模型为“三个有”,即“校校有名师”,每所学校至少拥有1名省级领军人才;“科科有优师”,基础学科、技能学科至少拥有1名市级名优教师;“级级有良师”,基础学科、技能学科各年级至少拥有1名区级骨干教师。
二是围绕“咋交流”,推动“个体交流”向“组团交流”转变。打破教师个体交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困境,以遍布全域的14个义务教育集团为母体、骨干师资力量充足的教育集团核心校为主体、优质成员校为补充,结合教师自愿申报、组织选派等方式,组建“1+2+4”管理干部、骨干教师跨片交流培养团队,组团式对口支持1所潜力校。“1”是指1名校级干部,“2”是指2名中层干部,“4”是指4名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团队力量带动交流学校加快提质升级。
三是围绕“交流好”,推动“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转变。打破“交流就是向外输血”的旧有观念,树立“交流是重点培养、双向提升”的理念。按“一进一出”双向对等交流培养原则,核心校选派优秀干部教师至薄弱校、潜力校交流,是作用再发挥、辐射再扩大;而潜力校选派优秀青年干部教师交流培养,就是通过定向委培方式提高潜力校优秀师资造血能力。
2022年,全区参与双向跨片交流教师超过300名,基本实现“校校有名师、科科有优师、级级有良师”师资均衡配置共富样态,撬动两区创建双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基础教育生态两大监测成绩均跃升至省市第一方阵。
另外,钱塘区为确保跨江交流培养教师能“留得住、干得好”,系统性推出教师“暖心十条”。特别是在三个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政策上厚爱一分。除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外,单设交流教师考核奖,按考核等次额外给予最高3万元/人/年奖励。二是服务上多帮一把。对交流培养干部教师的学龄子女全托全管、子女入学予以优先照顾,特别是按照“一人一套、拎包入住”标准,提供300余套跨片区交流培养教师保障性周转房。三是机制上优先一步。明确交流培养期为3年,原则上到期后回校任职任教,让干部教师知节点、明目标、有盼头。
(作者系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省委党校第七期中青一班学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