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探索“合作社+企业”产业模式 兰州农家乐带动村民走出致富路
2023-05-25 08:54:33 来源:兰州晚报

探索“合作社+企业”产业模式

农家乐带动村民走出致富路

游客在头营村中选择中意的农家乐


【资料图】

从大包干到农业合作社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兰州的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如今的近郊四区乡村,无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都在积极探索“合作社+种植+观光+休闲旅游+民宿”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资产等“沉睡”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致富路,带动当地群众“走旅游路”“吃旅游饭”“挣旅游钱”,让广大群众真正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得到实惠,加快富民强村的步伐。乡村游正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稳步推进。

投资方式转变

投资主体由“单打独斗”变为合作经营

5月22日,记者来到皋兰山头营村,一片宽阔的绿草地上有人在追逐,有人干脆打起滚来。月牙式的水池清澈见底,几个小朋友拿着水枪玩得十分尽兴。

“这就是兰山小镇的特色。”据兰山小镇负责人石勇介绍,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兰山小镇依山而建,2019年他们投资时,这里全是荒坡,地基还是一层一层的,像梯田。为了整合资源,他们与村上的合作社协商,由合作社出让土地,他们出资金,等挣到钱后,以股份形式给合作社分红。合作社非常积极,投资兰山小镇的事非常顺利。一期占地面积20多亩,可同时接待600多人,是接待、团建、婚宴的好地方。兰山小镇还通过和当地村民合作改建、自建13套轻奢特色民宿,让游客住在兰山之巅,目前民宿已经建成投用。

头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军介绍,2019年7月,伏龙坪街道头营村成立甘肃头营印象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变”改革承接主体。合作社现有社员106人,涉及106户(实有136户),入股资金365万元,以乡村旅游为主营业务,重点通过合作社带动,有效提升改造现有农家乐的发展,目前已与橘子堂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针对头营村一队13户院落进行民宿试点打造,实现头营村特色民宿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发展。该项目已于2021年1月实现社员分红,入股2万元的股民分红1500元(含税),入股10万元的股民分红7500元(含税)。合作社被城关区作为“三变”改革优秀承接主体推荐到市农业农村局,享受奖励资金15万元,用于后续经营发展。2022年12月,合作社被市农业农村局评定为市级示范社,并获得新型经营主体奖励资金10万元,用于合作社发展。经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研究并报请村“两委”同意,合作社用这两项奖励资金在兰山公园东大门制作了临时摊点小木屋14个,解决低收入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生活问题,让弱势群体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致富。

流转土地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促进农民增收

“我家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我和老公都在农家乐打工,收入大大提高。”在杏胡台村一农家乐务工的张姓女子说,她是杏胡台村的村民,以前靠种地吃饭,一年下来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后来,她和老公跑到城里打工,地也就荒废了。2019年,村上土地实施“三变”改革,她也参加了进来。现在,年底土地有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收入大大提高了。

据西固区四季青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杏胡台村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谋划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种植+观光+休闲旅游+民宿”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资产等“沉睡”资源,创新打通融资渠道,积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修建文化广场、旅游公厕,完善通村公路等项目。近年来,争取各方面建设奖励扶持政策,持续优化环境卫生,积极动员农家乐、民宿进行绿化种植,开展景观改造工程,整体提升农家乐和民宿的形象、品位;鼓励带动农家乐、民宿转变经营模式,朝着餐饮、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宿多元化模式发展,拓展经营范围,拉伸产业链,促进农户增收。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带动杏胡台村村民就近就业50人,人均年度收入2万元,年度收入共100万元。2019年,村内新建的农家乐“拾光居”占地2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0余张,设有烧烤区、娱乐区、儿童游乐区等,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备专业的服务队伍。作为西固区第一家提供高档民宿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农家乐,“拾光居”打破了传统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和单一发展模式,已成为周边农家乐的标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让农家乐不再是“一个棚子两把椅子”,标志着杏胡台村农家乐片区已经由简单的量变向更高级的质变进行转变,带动附近区域乡村旅游迈上新的台阶。

成效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里河区八里镇的泉旭桃苑占地35亩,每年7月底8月初产桃,9月中旬产苹果和梨,10月初产山楂。农家乐一旁的大棚里,还种植有玉米、辣椒、茄子、水萝卜、西红柿、黄瓜等农家菜。每年十一过后,负责人王献敏都会招三四个临时工专职炒辣椒酱。“我们的辣椒酱没有防腐剂和添加剂,已经卖了很多年,顾客反馈都比较好。”除了网络直播宣传农家乐外,王献敏也通过网络渠道售卖自家炒制的辣椒酱。由于本地通过网络售卖农产品的村民还不太多,“榆中一家合作社有预包装的野菜,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网络渠道售卖出去。”王献敏告诉记者,当网络平台的粉丝量积累到一定量时,她也帮着售卖其他园子里的农产品。

安宁区红艺村的大庄苑农家乐,是一家经营了15年之久的传统农家乐。老板张厚萍告诉记者,这片3亩大的自有地上种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两张桌子、几把椅子、两顶方伞支起了最早的农家乐。随着游客的增多,收入也增加了,她也不断升级改造农家乐里的设施。“每年丰收季,院子里产的桃子我都会免费送给顾客品尝。”张厚萍说。

安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家乐是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产业,是一种新业态,也是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农家乐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前延后伸,促进一产,链接上三产,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一产或者二产,积极拓展其他环节,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安宁堡街道辖区内,在自有地种植白凤桃又经营农家乐的农户不少,占比40%。“十里桃乡”是安宁鲜明的地域特征,安宁区委区政府领导街道凝心聚力打造高内涵生态休闲中心,加快推进安宁堡“美丽桃乡”建设,充分发挥安宁特色桃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桃花旅游节”等节会经济,以“桃文化搭台、唱经济大戏”为导向,连续举办了39届兰州桃花旅游节,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桃乡安宁堡”现有桃种植面积2000余亩,桃品种24个,桃农总1700余户;2022年桃产量达270万公斤,产值4000余万元。

安宁堡街道“农家乐”主打桃主题特色,春天桃花盛开、夏季客人爆满、秋季硕果累累。截至目前,辖区内共有正常营业的农家乐200余家,均采用“农园+农户+旅游+互联网”的运营模式,70%的从业人员为本地居民,解决固定就业人员2000余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华晓婧 实习生 管淑霞 文/图

关键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