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大众日报实习生 常悠悠
刚过完一个“人从众”的“五一”,人们又开始规划端午小长假去哪里玩儿。而穷游这种旅游形式,也重回大众视野。打开搜索引擎、刷刷视频,“国内最适合穷游的城市”“不到四位数,带你玩遍×××城市”之类的内容大量被推送,特别是在各大旅游平台上,有关穷游的攻略经常能收获几千甚至上万的点赞。作为穷游主力群体的大学生,更赋予了穷游一个新的名称:特种兵式旅游。一些颇具商业头脑的旅行博主,在穷游中看到了商机,用视频展示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把穷游变成了一场真人秀……如此热潮,折射出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代表了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更多可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冒险、挑战,实现旅游的返璞归真
穷游的拥趸多是年轻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追逐穷游背后蕴藏的极致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80后旅游博主伏强是个穷游达人。在过去的几年中,他通过借宿、搭车、走免费路线的方式,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坦言,一开始的确就是以节省为目的去观光游览,渐渐迷恋上了穷游这种行走方式。“它代表着更自由、更有腔调、更有格调。”他说。
何谓“更有格调”?伏强很有心得:“这本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以穷游的方式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唐代诗人李白,一诗一剑行走江湖,《游谢氏山亭》等诗词以豪迈笔触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虽面临物质上的窘迫,却在山水之间挣脱了俗世的束缚,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其实是中国人埋藏在心底的追求。活在当下的我们,通过现代化的穷游和先贤‘心有戚戚’,这是不是‘泰裤辣’(太酷啦)。”
现实一点,年轻人追捧穷游,还是出于经费上的考量。对打工人和大学生来说,想像古人一样实现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也并非一件易事。旅行的根本属性,还是生活的奢侈品——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与旅游相伴而生的住宿、饮食、购物等附加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今,穷游的复兴,让囊中羞涩的人们尝试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去往自己理想的远方。
省钱的攻略,也别有生趣。职场新人李娜,就在计划6月的一场穷游。她告诉记者,研究各种攻略的过程让她乐在其中。在这类攻略上,作者会仔细标注餐饮、住宿的实际价格,以帮助读者“货比三家”,有时甚至无须本人亲自搜索,大数据也能将最省钱、最具性价比的旅行路线推荐到App首页。
这是便利的,也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短视频平台上,穷游博主的vlog具备猎奇的看点,也放大了穷游未知感、冒险性的特点,它们传递的信息是:只要你想,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启一场临时起意的旅行。对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而带有挑战性的出行方式,也激发了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游客的兴趣。即便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付更好的酒店、饮食的费用,也依然选择了精简行囊,一个背包、一张绿皮火车票,以穷游的方式丈量土地。“穷游让旅行变得地道。在穷游中,居住得是否舒适,当地美食是否好吃,并非首要考虑的事情,能够见到自己梦想的风景,在异乡城市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去获得未知的体验与经历,才是旅行的目的所在。这实际上也是旅游的一种返璞归真。”伏强说。
穷游还能在旅行路上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奇遇。在青旅或者家庭旅馆不大的空间里,聚集着来自不同地方的背包客,他们吃住在一起,这一相处模式,打破了现代社会独立分明的居住格局。在没有传统旅馆边界的青旅,年龄各异、身份各异甚至国籍各异的人们,可以自由分享人生的所见所闻。一张小桌、几瓶啤酒,足以让年轻人从深夜聊到天亮,在举杯碰撞的过程中,旅游,从笔直前行的单线条,变成了更加宽广的地图,与人的相遇,让穷游在精神的层面上丰盈起来。更有甚者,通过穷游从社恐摇身一变成为社牛,所结交的朋友、所听到的趣闻,也不失为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爆雷、变味,亟待规范、引导和挖掘
火热背后,野蛮生长的穷游仍存在不少隐患。
青年旅社领域尚缺乏统一监管,导致缺乏资质认证、未经消防安全筛查的青年旅社频频爆雷。济南大学生尚宇(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在南方某大城市住过一次90元一晚的青年旅社,那实际就是在老旧小区略加改造的一处民房。拥挤的上下铺,布满黄渍的被褥,吵闹的环境,让他顿失旅行的兴趣。相关调查显示,许多背包客在穷游时,都曾遇到过“卫生条件不佳”“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住宿设施不健全”的黑旅馆,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旅游体验,还可能造成人身以及财产损失,让本意为节约的穷游得不偿失。
许多穷游客会选择搭便车前往旅行目的地,搭车节省了路费,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果遇到不讲信用的司机,可能被抛在人生地不熟的公路上,倘若不能及时获得帮助,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一旦产生纠纷和矛盾,各方的维权和调解也艰难而棘手。
此外,在受到热度追捧和商业化助推后,穷游也渐渐变了味。早先的穷游,是一场属于自己的修行。而现在却更像是追逐流量的表演。网络上不乏博主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通过逃单、蹭票的方式,不择手段节约旅行成本,不仅有违社会的道德底线,进一步挑战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让穷游群体面临被污名化的窘境。
这股歪风在徒步穷游直播圈里更甚。此前,就有抖音账号为“河南美美·徒步西藏”的网红主播在进行徒步直播时,所拉助力车失控将其碾压致当场身亡。徒步穷游直播背后的乱象,也就此被深挖。靠极限运动吸睛涨粉要打赏,成了这部分徒步直播者的“财富密码”。勇闯无人区,冒雨行走国道,求新、求奇的内容,把创造经济收入与个人体验充分结合。但他们鼓吹的穷游,并没有申明要做好相关安全准备和知识储备,有的穷游甚至失控,打着“一人一包走天下”“双脚游历大好河山”的幌子,实则“上播开始走,下播就坐车”……殊不知,这种直播严重误导网友,变向激发一些网友的盲目跟风心理,埋下了不少安全和消费隐患。
变了味的穷游,更加需要良性引导和合理监管,各方运作主体也应该跳出传统,看到这一旅行模式下更多可挖掘的文化空间。
当前,穷游在我国仍属于小众的旅游领域。虽然有穷游网、穷游App等专门服务背包客的平台出现,但由于穷游者行程安排较随机,相关部门难以制定统一的穷游监管条例。在硬措施无法奏效的情况下,针对穷游过程中频发的安全问题,监管机构也可以尝试用软方法来为穷游者提供更多的安全支持。旅游热门地区和景点可以建设“青旅白名单”,通过网络平台推荐,让穷游客住得更舒适,更放心。在一些风景名胜区,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危险天气,当地旅游部门应建立提前预警机制,让游客正视灾害天气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不要为了穷游铤而走险,进而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在规范穷游市场的同时,若让穷游产生更多正面效应,需要各地区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更重要的是,让背包客和所到城市产生更深入的化学反应,让他们在旅行过程中,更深刻感受到地区的风情和魅力。别看穷游表面上与穷挂钩,实际上,穷游人,也是值得挖掘的市场资源。他们对旅行地的探索,能让城市中被忽略的小众景点、传统美食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对旅游性价比的追求,也能进一步带动城市中青旅、文化行业的发展,以穷游为切口,未来的城市宣传和建设应具备开放的视野和独到的眼界,针对穷游人注重小众感、体验感的特点,可以策划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在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持续传递地域文化。
近年来,地方集市、艺术街区、城市音乐剧等游玩形式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对穷游客来说,这些新兴的旅游产品既是无门槛的社交场所,也是体验当地生活的好机会。以集市为代表的城市活动,能在互联网上产生集聚和分享效应,天南海北的游客可以通过打卡的形式,在记录自己旅途点滴的同时,不断刷新城市的品牌形象。在人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运作模式下,穷游可以迸发更大的价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无论是富游还是穷游,不同形式的旅游的最终目的,都是遇见不一样的世界,成为不一样的自己。金钱并不会限制旅行者的脚步,正如穷游热也可以成为不容小觑的商业力量,未来,穷游还能出现怎样的变化,旅游还将出现怎样的新形态,仍然值得期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