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亳州市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00万亩以上、总产100亿斤以上、产量约占全省的1/8。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上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土地细碎化、连片种植难的问题。对此,亳州市制定了“全托管”“大流转”“地入股”服务经营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推广了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多种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形成了多模式推进、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格局。
“一村两作区”全流转经营模式。2022年以来,蒙城县小辛集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证农户承包地确权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以村民组为单位将可耕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即,将不愿流转的农户土地集中在路边肥力较好、便于耕种的区域,划为自种区;把同意流转的农户土地打破村庄界限集中到统一区域,确定为流转区。目前,该乡360个村民组已完成流转178个,其中“自种区”农户2320户1.8万亩,“流转区”面积2.8万亩。同时,推行“供、耕、种、管、收、售”六位一体全托管服务,组织一般农户、种植大户、农业经营主体根据需要分别与中化、中农等国企签订半托管或全托管服务协议,落实落细产前要素保障、产中服务保障、产后收储保障,种植户、经营主体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金沙河股权联盟模式。涡阳县在2019年金沙河集团入驻后,依托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广了“股权农民+职业农民+合作社股权联盟模式。即,合作社以“资金”入股,职业农民以“技术”入股,股权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成“资金、技术、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优化互补配置的组织架构。股权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社后,合作社将土地交于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在股权农户每年每亩获得710—1100元保底地租的基础上,分别对夏秋两季作物获得的纯利润,再按照职业农民50%、合作社30%、股权农户2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2021年实施“股权联盟”模式面积6172亩,参与股权农民960户,二次分红77.8万元,亩均分红126元,2022年实施“股权联盟”模式面积14080亩,参与股权农民2486户,二次分红204万元,亩均分红145元。
“525”分红流转模式。从2021年秋种开始,利辛县在城北镇探索推广了“保底地租+分红”的“525”规模经营托管服务模式。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把农户土地统一流转给合作社经营管理。由合作社以“保底地租+收益分红”等形式,对超过基本收入(把土地流转亩租金800元和亩经营成本900元,合计1700元作为基本收入)的部分,按经营主体50%、农户和村集体各25%等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红。粮食收获后,由村集体派人全程监督利辛县利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销售结束按照销售金额进行收益分配。目前“525”模式面积已发展到6个行政村 4568户村民6891亩,有效提升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体约化生产水平。
目前,亳州市土地流转面积511.9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8%,农业“大托管”服务面积85万亩次,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难题,实现了“农机托管走在前,农户外出去挣钱”。蒙城县“一村两作区”改革做法被列入2022年全国地方深化改革案例。
下一步,该市将紧密围绕“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完善经营模式,大力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营模式,带动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服务发展,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侯效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