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 (周双双)4月18日,由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东升科技园三期项目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科技创新新地标。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创新聚集地。在项目建设现场,400余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汽车吊、塔吊及各类工程机械有序运作,全面冲刺主体结构建设“收官”。
作为北京市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之一,东升科技园三期由3栋科研主楼和3个裙房共6个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达25.48万平方米,总用钢量达4万吨,相当于“鸟巢”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其中,三栋主楼定位为科技研发共享办公空间,设计为地下3层、地上最高16层,建成后将成为科技创新领航企业办公的新区域。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2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服务区,涵盖下沉广场、步行商业街、金融服务区等。
自2022年4月启动主体结构施工以来,项目面临工期紧、构件安装跨度大、场地紧张等困难,为加快工期建设,工程部科学排布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进度不断调整机械、人员安排,做好岗位分工,将施工的吊装任务分由专人分管,每天定额完成安装量,汇报安装进度及困难问题,并秉承着“困难当天解决”的工作态度,确保工程如期进行。
施工中,最大挑战之一是涉及跨度达35米的大跨度转换桁架、重达50吨的大跨度边庭楼梯、悬挑跨度达12米的桁架施工,项目部通过开展实地考察、查询资料,与设计院进行技术论证等方式,进行多方案比选。多次组织“超危大”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研讨会,研讨技术难题,不断进行方案优化,最终顺利完成工程实施。
此次施工,涵盖了建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所有环节。为保证大跨度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安装精度,项目依托“BIM”智慧建造技术,将项目施工环节进行“云”端呈现,管理人员通过登录手机客户端,对项目钢结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该项目负责人王双伟表示,BIM团队通过搭建项目3D模型,更好地进行施工图纸审查、深化设计及可视化三维交底,特别对于35米大跨度的复杂施工节点,项目通过“BIM”进行安装及碰撞检查,深化并优化设计,解决了传统安装过程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弊端。通过“BIM”中的3D模型,模拟安装拼接的各环节,准确地把握施工过程、精度,并通过对数据应用情况、特点的分析,指导现场施工,提高了工程安全质量,也保证了施工工期。
据了解,按照项目进度计划,整体工程将于2024年6月竣工交付。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海淀区生态创新环境的绿色建筑新地标,并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港”、宜居宜业的国际一流绿色科创园区,进一步服务辖区科技创新企业,同时拉动周边消费升级。(完)
关键词: